The Death of third-rate illustrators
Published:
三流插画师之死。
Past
在之前一段时间,我有尝试使用过一些AI绘画工具例如 Disco Diffusion,可惜我的 Colab 账户没有充值,孱弱的显存在训练一个小时后只画出了一幅吊诡的抽象画。
但是这个故事本身还是很有吸引力的:用户可以指定画作内容,类别,风格,流派,让学习过无数幅画作和摄影作品的模型去生成符合要求的绘画作品。绘画创作不再需要成年累月的艺术技艺训练,只要敲敲键盘就行。
Now
今天我参与了 MidJourney Beta 版本的测试,这款产品已经不需要用户自己部署 Colab 环境,而是在 Discord 频道里输入关键词,再等待大约一分钟,就可以得到四幅基于这些关键词生成的图像,然后还可以选择 Upscale 其中某几幅自己喜欢的,增加画面分辨率和画幅细节,或者再生成另外四幅。
Cyberpunk 和 Cthulhu 一直是我感兴趣的文学和影像元素,于是我尝试了以“Cyberpunk Cthulhu China”作为关键词的图像生成,在大约一分钟后我就看到了满意的结果:一幅包含了所有元素,且画面风格统一的 AI 绘画艺术作品。
诚然,有人会认为 AI 画出来的东西不算艺术作品,但是我们又该如何判断一件事物是艺术还是工业品呢?
原创性和风格性是艺术品的核心价值,如果仔细思考的话,就会发现 AI 绘画其实是比较满足这两点的,而最大的问题在于它可以以接近零的边际成本进行“量产”,彻底打掉油画行业内所谓的“行画”市场。
Future
从我的个人角度看,未来这类工作和创作工具的普及,会产生一条各个创作领域的 borderline:作品的原创性与艺术性有没有达到或者超过量产型 AI 作品,到不了 borderline 的艺术创作者会很难再保持过去的竞争力。
对于量产型艺术品行业来说,这是一件坏事;但对于提升大众艺术审美,破除行业沟壑来说,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。AI 模型甚至可以引入到量产型艺术作品的评估系统中,彻底过滤掉那些滥竽充数,沽名钓誉的三流艺术家。
在商业角度上看,这无疑意味着三流插画师之死:当客户只需要“看上去包括了所有想要的元素”的插画时,用几十美金一个月的价格购买 AI 创作系统的商用版权毫无疑问会比雇佣一批三流插画师更有吸引力。
技术会改变我们所熟悉的一切。